主办:西南政法大学
周期:双月
出版地:重庆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ISSN 1001-2397
CN 50-1020/D
邮发代号 78-15
创刊年:1979
复合影响因子:10.482
综合影响因子:5.798
CSSCI来源期刊
RSSCE权威期刊
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
2011版中文核心期刊

访问量:834861

  • 中国的国家定位与应对WTO的基本战略——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法学科交叉之分析

    徐崇利;

    从“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这一基本定位出发,以国际关系理论中“权力”、“利益”、“正义”、“观念”等要素分析中国应对WTO的战略,得出的基本结论是:首先,中国应积极参与WTO的“造法”活动,力争在其间发挥倡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其次,对待WTO法律体制,中国应务实地处理“绝对收益”与“相对收益”之间的关系;再次,对于WTO中国际“分配正义”的诉求,中国应注意缓解“应然”目标与“实然”状态间的张力;最后,中国应利用自己独特的身份,重视在WTO中充当南北国家之间“桥梁”的角色。

    2006年06期 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17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62 ]
  • 论世贸组织法律救济的特性

    余敏友;

    世贸组织法律救济,主要表现为其争端解决机制对因违反WTO协定的行为而受害的WTO成员提供的三种救济:终止违法行为、补偿、暂停关税减让或者其他义务。这些救济具有层次性、连贯性、预期性和非惩罚性。作为一套救济制度,世贸组织法律救济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有利于激发WTO成员善意、引导遵守和履行义务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又容易滋生“屡犯屡改、屡改屡犯”的弊端。整个救济体制虽说制度上有所创新,但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引发了争议,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改进。

    2006年06期 1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7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55 ]
  • 浅论单边贸易措施的适法性

    孔庆江;

    世界贸易组织的多边贸易制度凸现了在国际法中尚无法完全解决的单边贸易措施的适法性问题,但它的运行并没有终止诉诸于单边贸易措施的时代。本来国际法规制单边贸措施的漏洞,可借由世界贸易组织的多边贸易制度的设计特别是争端解决机制这个自足的法体系予以弥补,但世界贸易组织专家小组/上诉机构的报告在重申多边贸易制度固有的宗旨和纪律的同时为单边贸易措施的适法性留下了空间。如果不希望多边贸易体制仍然处于单边贸易措施的行为的永久威胁之下,就应采取措施确保世界贸易组织成员避免诉诸于有损于世界贸易组织的单边贸易措施。

    2006年06期 2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6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63 ]
  • 国际投资与环境保护的法律冲突与协调——以晚近区域性投资条约及相关案例为研究对象

    刘笋;

    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环境损害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国际社会已开始尝试运用贸易投资条约防范贸易投资自由化带来的消极环境影响。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为代表的国际投资法立法新模式,在其投资章节中规定了环境条款,试图兼顾投资自由和环境保护两种利益需求。虽然实践表明,该协定仍然没有有效协调投资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并在执行上出现了诸多法律冲突,但该协议所彰显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不得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立法理念和原则,可能会成为未来国际经济法中重要的理念和原则,将会对未来国际投资法和国际经济法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006年06期 3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29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9 ] |[阅读次数:108 ]
  • 中国法学的发展与世界结构

    邓正来;

    2005年,邓正来教授在《政法论坛》发表了《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的长篇连载文章,对中国法学1978年以来的研究状况做了整体性反思和批判。文章发表以后,引起了学界关注,出现了一些对该文的评论或由此而派生对中国法学反思与前瞻的文章。不管您对该文的观点以及方法看法如何,但邓正来教授的“纠问”一定是中国法学研究的“问题”,成为中国法学界的一次学术事件。我们认为,邓正来教授对中国法学研究的思考仅仅是一个开始,他所给出的答案并不一定正确,他所提出的问题也不一定涵盖中国近30年法学研究的全部症结。鉴于此,本刊荣邀邓正来教授组稿,约请著名专家学者以笔谈连载形式就由该文引发的问题以及该文本身的问题、观点方法做更深入广泛的讨论。也希望关心这些问题的学者以及司法部门的专家参加到讨论中来,为中国法学的繁荣出谋划策。

    2006年06期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10 ]
  • 为法理大辩论提供两个分析框架

    季卫东;

    2006年06期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0K]
    [下载次数:1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56 ]
  • “何处去?”——再论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

    吴冠军;

    2006年06期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5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2 ]
  • 法学中国化的夙愿

    陈金钊;

    2006年06期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4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4 ]
  • 转型社会和关于法治中国想象的重组

    王勇;

    2006年06期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4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6 ]
  • 从空间意识形态藩篱中突围——法律理想图景的“中西”辨正

    赵树坤;

    2006年06期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6 ]
  • 寻求“中道”——儒家之法的精神及其普世价值

    俞荣根;

    中国古代法是儒家之法。仁学“中道”思想是儒家学说之“道统”,亦是儒家之法的“法统”。仁学“中道”的法思想主要体现在“中正”、“中和”、“时中与权”三个方面,原始儒家在论析与处理德与刑、父子相隐与不隐于亲、人与法、讼与无讼等问题上都很好地运用了“中道”的思想与方法。在当今“全球性的战国时代”,儒家仁学“中道”思想仍有其普世价值,必将随中华民族的复兴而走向世界,在处理国际关系和制定国际法则中显示其积极的价值和作用。

    2006年06期 66-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15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42 ]
  • 我国宪法修改原则论析

    谢维雁;

    宪法不能一直处于变动之中,也不能一成不变,解决的办法是为宪法修改确立原则。在对我国宪法的修改过程中逐渐确立起修宪总原则即修宪指导思想和一系列具体修宪原则———即只对非改不可的问题进行修改,可改可不改的问题不作修改,有些问题通过宪法解释予以解决,这些修宪原则对规范宪法修改活动、维护宪法的稳定性和权威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修宪的具体原则也存在标准不确定等缺陷。笔者认为,宪法修改应当遵循谨慎性、被动性、谦抑性、程序正当和公民参与等原则。

    2006年06期 7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1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55 ]
  • 论必要性原则适用的困境及其出路

    蒋红珍;

    必要性原则是一项重要的行政法原则,它以“最小侵害”作为联结点,确立起一套相对清晰的审查标准,并把最终确定排他性手段的权力赋予司法。也正因为如此,必要性原则的适用引发了许多理论和实务操作中的困境。许多法治发达国家在为这些困境深感忧虑的同时,逐渐发展出一系列解决困境的法解释技术。正视这些困境并积极探索可行的解决方法,对我国行政法学界而言具有一定的紧迫性。

    2006年06期 8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1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0 ] |[阅读次数:202 ]
  • 论经济法的社会本位理念及其实现

    薛克鹏;

    社会本位是以社会整体为中心和起点,要求在个人与社会之间重新分配权利的一种法律思想。它将社会视为目的而非手段,坚持权利本位,但主要关注社会公共权利而非个人权利。私法因其奉行个人本位理念而难以容纳这一权利。社会公共权利的栖息地主要是经济法和其他社会立法。在社会本位实现过程中,国家的作用至为关键,除立法机关应以社会整体为中心配置权利和义务外,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应当成为实现社会本位的重要力量。

    2006年06期 92-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5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2 ] |[阅读次数:117 ]
  • 宏观调控权配置原则论

    杨三正;

    宏观调控权的配置事关宏观调控的效果。要合理配置宏观调控权,就必须确定宏观调控权配置的原则。宏观调控权的配置包括横向配置与纵向配置。横向配置指宏观调控权在中央国家机关之间的分配;纵向配置指宏观调控权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关之间的分配。由于宏观调控是事关国民经济全局性的重大事务,因此,宏观调控决策权的配置应实行集权原则,由中央国家机关独享;而宏观调控执行权的配置应实行分权原则,由中央政府与地方省级政府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分享。

    2006年06期 10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0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41 ]
  • 论最高法院在宏观调控中的角色定位

    鲁篱;

    最高法院对宏观调控的介入具有一定的可能性,但必须充分认识到其介入宏观调控所面临的制度障碍、知识障碍、工具障碍、观念障碍以及成本障碍。最高法院对宏观调控的介入只能是一种被动的消极角色,而且尚必须注重与其他社会系统充分的信息交流和对话,强调司法权的自我约束。

    2006年06期 107-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9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78 ]
  • 试论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的法律保护

    罗志先;

    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村户口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它具有农民与工人的双重身份。农民工为城镇的发展和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由于农民工与城镇居民身份的差别,带来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起来主要是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等问题。农民工社会保障权保护差强人意,不仅有观念上的原因,也有体制和法律上的原因。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权保护问题,必须从制度创新入手,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律机制,把农民工社会保障落实到法治层面上。

    2006年06期 114-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15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90 ]
  • 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探究

    黄锡生;

    矿产资源生态补偿不同于矿产资源补偿。矿产资源补偿强调的是补偿的经济价值,而矿产资源生态补偿除了经济价值外,还强调补偿的环境价值和公平价值。矿产资源生态补偿的理论依据在于矿产资源的价值论、资源耗竭性补偿理论以及资源的外部性理论。我国比较重视矿产资源补偿的经济价值,而忽视了补偿的环境价值和公平价值,因此,建立经济、环境、公平三位一体的价值补偿体系,是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完善的现实要求。

    2006年06期 12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23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5 ] |[阅读次数:76 ]
  • 清洁生产法的含义与本质辨析

    王明远;

    清洁生产法是与狭义的、传统的污染控制法相对应的,是以确认并规范政府引导,促进甚至迫使工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为基本目标的,以经济调节、环境信息公开、行政指导、行政合同以及行政强制等为内容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是广义污染控制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本质乃是基于生态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共同要求,为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而确认和规范政府积极主动地、适当地干预经济领域,通过经济调控影响工业企业污染预防、清洁生产行为。

    2006年06期 128-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7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18 ]
  • 民事诉讼协同主义:在理想和现实之间

    王福华;

    民事诉讼协同主义,是由当事人的真实义务和法院的阐明权(义务)等一系列诉讼义务构成的理想化的诉讼图景。协同主义的基础条件是民事诉讼制度的社会化、福利化,通过适当扩大法院职权,修正、补充辩论主义。协同主义并非是一种独立的诉讼模式,而是协调各方诉讼行为的一种诉讼理想,其作用在于协调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的整体关系。在我国构建协同主义,必须兼顾其周边制度要素。

    2006年06期 137-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2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0 ] |[阅读次数:108 ]
  • 侦查监督制度的考察与反思——一种基于实证的研究

    左卫民;赵开年;

    侦查监督相关实证研究反映,侦查监督权并没有充分控制侦查权。在侦查监督运行中,侦查监督权威与手段较弱,实务中侦查监督基本依赖卷宗。司法改革中检察机关进行了有所成效但值得商榷的探索。侦查监督权运行不力的原因在于侦查监督的理念突出犯罪控制而弱化人权保障,侦查监督主体对违法侦查行为与违法侦查人员缺乏制约,侦查监督职能行使的司法考核指标不合理。侦查监督制度的改革应以强化人权保障为目标,按照控权模式改造侦查监督权,提升侦查监督权威。

    2006年06期 146-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38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5 ] |[阅读次数:102 ]
  • 论国际法与和谐世界

    龚瑜;

    利用法律尤其是国际法维护国际和平是法学家们的崇高理想,国际条约是谋求国际和平与建立和谐世界的重要方式,推进国际经贸发展与解决经贸冲突是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措施,国际法解决国际争端的目的在于谋求国际和平与建立和谐世界,从谋求国际和平到建立和谐世界是国际法目标的超越。“国际法—国际和平—和谐世界”之间具有内在逻辑联系。

    2006年06期 158-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5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64 ]
  • 解读《刑法修正案(六)》

    何泽宏;

    《刑法修正案(六)》增设了群众活动重大安全事故罪等新的犯罪,对有些犯罪的构成要件进行了修改,从而需要对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等犯罪的罪名予以变更,个别罪名(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因已丧失独立存在价值而应当取消。

    2006年06期 165-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1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59 ]
  • 媒体对定罪量刑活动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的作用机制

    汪明亮;

    媒体对定罪量刑活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是以舆论为中介,其作用机制表现为:媒体传播引发舆论,舆论会带来民愤与民怜两方面效果,民愤与民怜成为影响定罪量刑的两大因素。媒体对定罪量刑活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程度受刑事立法、媒体和司法制度等方面因素影响。

    2006年06期 172-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1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81 ]
  • 论我国贿赂犯罪体系的重构——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中心

    何承斌;

    贿赂犯罪体系是否协调、完善和科学,事关惩治和预防腐败犯罪的成败得失。我国已经正式成为《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缔约国,对照该《公约》的规定,我国的贿赂犯罪体系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在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和可行性相统一的前提下,重构我国的贿赂犯罪体系,完善贿赂犯罪的相关规定,就显得现实和迫切。

    2006年06期 180-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8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84 ]
  • 物业管理相关问题再探析

    谭玲;胡丹缨;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第84条、第85条和第87条对物业管理作出了相应的规定。该草案与国务院令第379号公布的,并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的《物业管理条例》有所衔接,但却过于原则。鉴于《物业管理条例》实施两年多来,在物业管理权的性质、物业管理合同的归类及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等问题上一直存有争议,人们期盼《物权法(草案)》能给予一个明确的说法。然而,就《物权法(草案)》的现行条款来看,仍然是不够明晰的,故进一步探讨物业管理的相关问题实属必要。

    2006年06期 188-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35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6 ] |[阅读次数:66 ]
  • 《现代法学》2006年总目录

    <正>~~

    2006年06期 194-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3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