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舒国滢;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法律现象或法律问题,各个时代的法学必须针对这些现象或问题提出新的解释或解决方案。中国法学现今的问题是:对什么是法学之“学”,尤其什么是法学的性质和立场并没有统一而明确的认识;知识生产无序化的现象;法学不能为实践提供智力支持。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的对策是:一是让法学的知识兴趣从政策定向转向司法定向;二是使法学视角返归实在法;三是法学向方法的回归。法学方法论的研究,从一个侧面为我们的法学建构提供一种观照的镜鉴,一种特殊的精神气质和建立法学知识标准的某种进路。我们可以对一切缺乏方法论支持的所谓学术创造提出最低限度的质疑。
2006年05期 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37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5 ] |[阅读次数:0 ] - 王夏昊;
法学方法论是法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与法律实务最密切相关的部分。但是,中国法学界对其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没有清楚的认识和界定。应当说,法学方法论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包括法的渊源、案件事实的认定、法律解释、法律漏洞的填补、法的体系等。
2006年05期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3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王启梁;
概念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分析工具,同时具有促进和制约研究的辩证属性,因此需要对概念进行反思。“习惯法”、“民间法”这两个概念对于挑战和批判“法律中心主义”具有重要学术贡献。但是“习惯法”、“民间法”概念定义过于宽泛,使其作为一种研究范式不能很好地对不同性质和不同运作方式的规范进行必要的区分,从而导致这种研究范式具有局限性。在法学研究中,可以尝试用“社会控制”概念来弥补习惯法/民间法研究范式的不足。
2006年05期 19-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2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7 ] |[阅读次数:0 ] - 谢晖;
民间规范作为一种实际存在的“制度事实”,对法律方法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基于此种问题意识,对民间法可能对法律方法的贡献的研究,应该是有益的。由于司法活动中的法律方法多样,这里只对法律方法之于法律渊源、价值(利益)衡量、判例和判例法形成方式、法律论证的可能贡献做出了简要的描述。可以肯定,民间规范对其他法律方法也一样会有可能作用。对此,笔者将在后续研究中逐步探讨。
2006年05期 28-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15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7 ] |[阅读次数:0 ] - 范进学;
自美国宪法诞生至今,关于宪法解释方法存在着各种方法论流派,大致可以把它们概括为解释主义与非解释主义、原意主义与非原意主义、积极主义与消极主义、历史主义、德沃金主义和基础主义等。不同的方法,具有各自不同的理论体系。宪法解释方法论之梳理与辨思,在于揭示其内在法理及差异,为正确解释宪法文本提供理想之途。
2006年05期 3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下载次数:2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胡玉鸿;
法律技术是法学方法论体系中,围绕法律的适用所产生的技能、手段,它不同于法学研究方法,也无法涵盖法学方法论的全部内容。法律技术是传统性与正当性相结合、理性和经验相统一的具有专业性的法律适用方法和手段,既具有科学的特质,又体现人文的精神。在法律技术的范围上,可以分为“文本分析技术”、“事实发现技术”及“法律适用技术”三个层面。
2006年05期 50-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1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张伟仁;
近来祖国大陆的法学界流行着两种对于中国传统的批评:其一指责中国传统司法者不遵循法律和先例,仅仅就事论事,凭天理人情作成判决;其二声称中国传统文化里几乎没有法学可言。二者都与事实不符。第一,中国自秦汉时起,法律已极繁多,在有明文可以适用或有成案可以比照的情形下,司法者都乐于遵循,不会自找麻烦另寻判决的依据。如果没有法律或成案可用,任何法制里的司法者都该先仔细分析案情(“就事论事”),然后探索法的精义(“天理人情”)而作成一个合乎公平正义的判决;中国传统司法者的做法并非例外。第二,中国历代都有许多学者不仅以纯理性的观点和方法对于当代的法律加以注释、批详,并且从历史背景和社会经验中去深究其渊源、目的和效能,以及法与其它社会规范的关系、法的正当性,法律条文不足时应该如何补救等法学上的重要问题,留下许多著作,对于这些问题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只因他们的观点、方法和所用的语言及陈述方式与近人习见的不同,所以被忽略了。中国传统法制自成一系,与世界另几个重要法系并立,各有短长。如要加以检讨,应该先对它作一番整体的、深入的研究;如果想用另一法系的某些规定作为他山之石以改善中国法制,则更须对那些规定甚至整个法系作一番同样的研究,看清了二者的优劣,慎为取舍,不可以轻易地将中国目前的问题一概归咎于传统,更不该盲目地仿效他人。
2006年05期 59-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24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2 ] |[阅读次数:0 ] - 周伟;
歧视是指被法律禁止的、针对特定群体或个人实施的、其效果或目的在于对承认、享有和行使基本权利进行区别、排斥、限制或优待的任何不合理的措施,即歧视的表现形式是在相同的情况下无合理理由而恣意取消或损害特定群体或个人平等享有权利的任何区分、排除或选择的措施。法律禁止歧视的目的是对少数群体或具备该群体特征的个人基本权利的保护以实现法律的公正。禁止歧视与平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为平等并不反对任何差别,但却反对没有合理依据的区别对待。如果差别有正当的理由并且是为了实现合法目的,则不构成歧视而是法律许可的合理差别。
2006年05期 6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34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2 ] |[阅读次数:0 ] - 王利明;
车库的归属是建筑物区分所有中的一项具体制度,该制度的设计不仅关系到广大城市居民的权益保护,也关系到整个小区的和谐。在现有的各种解决方案之中,《物权法(草案)》的设计虽然仍存在着缺陷,但相比较而言,是更合理的制度设计,因而应当在物权法中继续予以坚持。
2006年05期 76-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87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3 ] |[阅读次数:2 ] - 卢炯星;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入WTO后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经济法理论需要新的发展。需要从经济法调整宏观经济关系和微观经济关系着手,建立宏观、微观经济法的理论及体系。
2006年05期 8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8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唐忠民;温泽彬;
宪法关于“公共利益”的规定,需要在国家权力运行活动中具体化。如何将“公共利益”具体化呢?学界和实务界提出了三种基本模式。第一种是人大以“一事一议”方式界定“公共利益”,第二种是由司法承担对“公共利益”的最终界定,第三种是人大以列举式立法模式将“公共利益”具体化、固置化。第一种模式正确认识到界定“公共利益”属于权力机关的权限,但具体方式却不可行;第二种司法决定模式既缺乏实质合法性,又没有技术可行性;第三种模式在立法上虽有一定困难,但也有其他国家和地区成功经验可资,是实现宪法“公共利益”规定对公民权利保护和对国家权力制约的惟一现实可行之路。要在国家权力运行上界定“公共利益”,还必须解决目前我国“公共利益”泛化掩盖下的许多具体矛盾。
2006年05期 95-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4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5 ] |[阅读次数:0 ] - 焦少林;
夫妻间侵权责任具有与一般侵权责任不同的特征。我国建立夫妻侵权责任制度既有必要又有可能。构建我国夫妻间侵权责任制度,需要一般侵权行为法与亲属法、婚内侵权责任与离婚侵权责任相结合,明确侵权行为范围,合理确定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建立以赔偿损失为主要方式、财产责任和非财产责任相结合的责任体系,正确界定侵权责任主体和请求权主体,限定请求权行使的期间。
2006年05期 103-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2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6 ] |[阅读次数:0 ] - 李雄;
劳动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劳动者的一项基本权利。在改革和发展背景下,重新定位并依法确立“农民工”劳动权主体地位既是切实保障他们利益的前提条件,也是他们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依据。应当依法确立“农民工”平等的劳动者身份。劳动权的实现主要有赖于政府法治,具体路径选择应当是从立法、执法与司法层面重构劳动权保障法律制度,以规制“失范”的“农民工”劳动权保障制度,依法切实保障“农民工”各项劳动权利。
2006年05期 11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1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0 ] - 董玉庭;董进宇;
刑法基本原则不但是制定、解释和适用刑法的准则,而且体现了刑法的基本精神。刑事自由裁量权是刑法适用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权力。罪刑法定原则并不排斥刑事自由裁量权,罪刑法定原则认可以严格规则为主、以自由裁量为补充的立法模式。自由裁量权对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有一定的冲击,所谓的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实际上是包括了自由裁量因素在内的相对意义的人人平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在本质上确认法官的刑事自由裁量权,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与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具相辅相成性。
2006年05期 119-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19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吕天奇;
商业贿赂犯罪是指单位或者个人为了购买或者销售商品,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以财物的行为。但是在目前的刑事立法中,涉及商业贿赂犯罪的罪名过于分散,而且主体和对象界定都存在一系列问题,因此,建议在《刑法》中增设商业受贿罪和商业行贿罪,同时明确侦办权限,以构建科学的商业贿赂犯罪预防与治理机制。
2006年05期 130-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7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赖波军;
司法经验本身强调的不是个体的独特性,而是与群体不可分割的整体性。在司法实践中,现有非正式的“内部请示报批”和“执行规范性文件”制度共同构成了我国独特的司法经验整体化机制。但其抽象化的过程和结果,难以释放经验整体化的功能。我们应充分利用司法裁判本身所具有的规则和经验价值,形成社会可资共用的法律智识资源,以一种迂回的方式实现司法经验的整体化。
2006年05期 137-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吴丹红;
中国三个地区法院处理刑讯逼供辩护案件处理情况的调研结果表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司法实践中处于尴尬境地。其中有立法技术方面的原因,也有司法制度和价值观念层面的原因,因此,在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上,不能仅限于证据规则层面的努力,而应该在更广阔的视野中进行改革,以推动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
2006年05期 143-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38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0 ] |[阅读次数:1 ] - 傅廷中;
《海商法》的修改问题是我国学术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但是,对《海商法》应该如何修改,学者们的认识并不统一。我们应从我国的现状出发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对《海商法》的修改时坚持“中改”与“小改”相结合的原则;力求本土化并兼顾与国际接轨的原则;及时与审慎的原则和协调原则,使修改后的《海商法》既能跟上时代的潮流,又能适合我国航运经济和司法实践的发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006年05期 150-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28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2 ] |[阅读次数:0 ] - 邓瑞平;王国锋;
中国商事组织法存在的创新机制缺失、身份立法、经营范围僵化等问题,不仅使我国商事组织在加入WTO后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而且构成中国履行相关国际承诺的障碍。为此,应在肯定商事组织法原有原则的前提下弱化法定原则、确立国民待遇原则和规则效率原则,并在根据新原则对中国商事组织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制度重构的基础上,设计商事组织经营范围和外贸经营权的改革方案,具体讲,就是应废除三资企业法、《全民所有制企业法》、《乡镇企业法》和《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将其所调整的商事组织分别归属于《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和《个人独资企业法》,并引进有限合伙、有限责任合伙等形式丰富我国合伙企业的类型。
2006年05期 157-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7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方小敏;
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把文化产业市场化发展的有关问题推到了法学研究的前沿,特别是对与市场经济紧密联系的竞争法提出了新的课题。文化产业有区别于其他一般经济领域的特殊性,西方国家的立法经验和法律实践表明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经营必须依靠竞争法调整和保障。发展文化产业给反垄断法制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正在制定中的我国反垄断法应就与文化产业发展有关的竞争问题作出相应的规定,为文化产业的市场化改革和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2006年05期 166-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6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余能斌;程淑娟;
俄罗斯对国家所有权的规定体现了其社会转型的特点。它赋予国家所有权与其他种类所有权平等的法律地位,实现了国家所有权主体和客体的多元化。在国家所有权的实现方式上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权利安排:一是对国有单一制企业和机构保留国家的所有权,该单一制企业和机构本身享有他物权性质的经营权和业务管理权;二是通过法人所有权作为一种中介性概念实现国家所有权。此外,俄罗斯国家所有权的取得方式、消灭和保护也都有自己的特点。我国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国家所有权的意义自然与俄罗斯不同,但物权法也应设计出最适合自己国情的国家所有权制度。
2006年05期 173-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5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刘和平;
在反托拉斯法上,美国对外资并购主要实行国民待遇原则,并从管辖权、实体法和程序法上进行规制,但为避免过度管辖,对外资并购申报规定了四种豁免。在特定产业的外资并购,还必须接受双重审查。我国对外资并购进行干预具有国际法依据,但应坚持国民待遇原则、依法监管和对等原则,合营企业应纳入并购规制范围,并应结合国家产业政策法进行反垄断规制。
2006年05期 182-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1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4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