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西南政法大学
周期:双月
出版地:重庆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ISSN 1001-2397
CN 50-1020/D
邮发代号 78-15
创刊年:1979
复合影响因子:10.482
综合影响因子:5.798
CSSCI来源期刊
RSSCE权威期刊
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
2011版中文核心期刊

访问量:834612

理论思考

  • 论公共财政监督与控制——以宪法为视角

    温泽彬;

    从各国宪法制度安排的角度探讨公共财政政策形成过程中的国家权力配置问题,有助于反思国家公共财政监督的制度建构。议会制度产生之初,议会通过控制财政来监控政府,系议会民主性的表现。随着社会发展,公共财政已由议会控制转向实质上由政府掌控,议会对财政控制转而通过立法等法治手段来监督,并不参与实质意义上的议决。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民主功能、监督功能尚待完善的情形下,将公共财政监督制度化、法治化应成为首选途径。只有在此基础之上,公民或者社会组织才能真正有效地参与监督国家的公共财政开支。

    2009年06期 v.31;No.166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7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00 ]
  • 基本权利在特类民事行为领域的适用

    刘志刚;

    "特类民事行为"即指与国家公权力有关联的民事行为。它主要适用于给付行政领域,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其一,国家以私法主体身份所为的民事行为,具体可以分解为3种形式。该类行为必须受到基本权利的限制,但这仅仅指向于其中的行政私法行为。而且,基本权利对该种行为的适用与对传统高权行政行为的适用不同,前者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其二,私人在传统公共行政领域所为的私法行为。该行为属于"公共行政民营化"中的第3种形式,即"实质民营化",主要集中在给付行政领域。该类行为要受到基本权利的约束。而且,应该受到法律保留原则的约束,但是,法律保留原则在该领域的适用和在秩序行政领域的适用具有本质的不同。

    2009年06期 v.31;No.166 1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6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72 ]
  • 现代社会中司法的力量——兼论转型中国司法的两难困境及应对

    彭小龙;

    在现代社会中,司法成为一种专门且相对独立的活动,这不仅是分权制衡的必要和纠纷解决的产物,也是现代国家统治正当化的策略选择。由此,司法活动既受内在限制,也蕴含了影响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潜在力量。面对人们司法预期增长与法院自身能力不足的矛盾,司法力量的铸成需以克制为基本立场,并依靠相应的制度和司法技艺灵活处理可能危及自身安全和正当性的社会需求。相形之下,转型中国的司法尚未完成现代化就已经无法避免能动的角色担当,其力量的培育不仅需要在审判独立性方面着力,而且还要注重为法院"减压",并理性认识和评估法官实践中的智慧。

    2009年06期 v.31;No.166 2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1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56 ]
  • “汉土疆界碑”铭文解读——以法律文化的视角

    曾代伟;

    清雍正三年秋,在湘鄂西容美土司与长阳县交界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汉土田地权属之争,当事各方通过会勘、协商,最终妥善解决了争议,并在争议地带建立起两座形制内容完全相同的"汉土疆界碑",创立了通过协商机制解决区域性民族纠纷的范例。汉土疆界碑铭文典型地反映了清初改土归流前夕,渝湘鄂黔毗邻多民族混居地区民族关系的急剧变化;记录了容美末代土司田?如在与命运抗争的同时,为保一方民众的安宁,坚持理性处理民族关系的策略,为世人认识少数民族土司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影象。

    2009年06期 v.31;No.166 3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17 ]

专题研讨:犯罪构成理论比较研究

  • 以违法与责任为支柱构建犯罪论体系

    张明楷;

    对犯罪实体的认识不能仅停留在"客观"与"主观"两个概念上;犯罪论体系应当以价值或目的作为出发点,从而体现评价;以违法与责任为支柱构建犯罪论体系,具有充分根据与内在合理性。

    2009年06期 v.31;No.166 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下载次数:106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1 ] |[阅读次数:804 ]
  • 四要件犯罪构成的结构性缺失及其颠覆——从正当行为切入的学术史考察

    陈兴良;

    对于我国目前的四要件的犯罪构成理论是否应当加以推倒重构,在刑法学界存在较大的争议。从正当行为的体系性地位出发,采用学术史的考察方法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正当行为在四要件的犯罪构成中地位之阙如,使得极度宣称以社会危害性为中心的犯罪构成实际上具有形式化的特征,这是四要件的犯罪构成的结构性缺失。正是这一结构性缺失决定了四要件的犯罪构成不可避免地被颠覆的最终命运,本文只不过是"发现"并从逻辑上论证了这一客观事实。

    2009年06期 v.31;No.166 5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下载次数:9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2 ] |[阅读次数:595 ]
  • 犯罪构成四要件说的缺陷:实务考察

    周光权;

    从实务的立场上看,在我国处于通说地位的犯罪构成"四要件说"存在诸多弊端:其只能静止地看待犯罪成立的条件,无法展示定罪过程,难以对行为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进行反复推敲和检验;容易根据形式判断得出结论;不重视法益保护的观念;过于重视行为人的意思;不能妥善处理共犯论的问题;难以实现积极的一般预防。为回应司法实务的需要,使对犯罪的认定更为精准,对"四要件说"进行"阶层化"改造乃是大势所趋。

    2009年06期 v.31;No.166 76-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6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0 ] |[阅读次数:200 ]
  • 犯罪构成理论结构比较论略

    储槐植;高维俭;

    在大体相当的法律结构基础上,因文化的差异,德日、英美和中俄三个不同法系的犯罪构成理论结构显著不同。三者的外在形态、逻辑结构和文化特点差异颇大,但其基本功能大体相当,各有其道理。我国的犯罪构成四要件理论经过长期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检验,具有相对的合理性。我国不宜全盘移植德日三阶层要件模式或英美双层次要件模式。进一步理顺和完善犯罪构成四要件模式的内在理论结构,是我国当前相关理论争议的合理出路。推进我国刑事法治,有必要注重刑法机制之刑事一体化理论知识形态。

    2009年06期 v.31;No.166 8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35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0 ] |[阅读次数:189 ]

部门法研究

  • 保险人代位权与被保险人求偿权竞合时的处理规则

    叶名怡;韩永强;

    2009年修订的《保险法》对保险人代位追偿权与被保险人损害赔偿请求权竞合时的行使方式和程序方面并没有作明确规定。在这方面,当下的保险法理论和域外实务中大致采用两种做法:一种是不承认保险人代位权与被保险人求偿权的竞合关系,在被保险人获得足额补偿之前不允许保险人行使代位求偿权;另一种是承认保险代位权与求偿权的竞合,但对代位追偿所得又分别实行包括"比例分配"和"被保险人优先分配"在内的4种分配方式。应当在肯定两种相列竞合的情况下,对于足额保险可采用比例分配的方式;在不足额保险中,比例分配规则的逻辑前提是保险合同中对不足额保险约定了比例分摊的条款,如果保险合同对不足额保险是采用"比例赔偿"之外的"第一危险赔偿"方法,则对追偿所得的分配就应当改而采用"被保险人优先"的分配方式。

    2009年06期 v.31;No.166 95-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15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108 ]
  • 民事诉讼中诚实信用原则适用之客体范围探究

    包冰锋;

    诚实信用原则适用于民事诉讼领域自无疑问,但是因为诚实信用原则内容抽象,所以,有待法官进一步行使其裁量权,斟酌个案的具体状况后才能妥当适用。再者,民事诉讼程序的各种基本要求也可能与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构成紧张、矛盾的状态。有鉴于此,如何进一步妥当划定诚实信用原则适用的客体范围,以兼顾之或使之与诉讼的基本要求相调和,则属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2009年06期 v.31;No.166 103-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17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87 ]
  • 善意取得证明责任分配规则研究

    郑金玉;

    与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物权法》规定的善意取得制度有明显的优先保护所有权的倾向。由此,我国的善意买受人承担着更多的交易风险,其中包括以善意取得各个要件事实证明责任为主的诉讼风险。其原因是我国的占有制度的性质有别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此外,在物权行为有因性和无因性之间做出的不同的政策性选择,以及由此决定的善意取得制度立法精神的不同,也是造成这种差异的重要原因。

    2009年06期 v.31;No.166 11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15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3 ] |[阅读次数:132 ]

国际法与比较法论坛

  • 国际刑法的国内立法研究

    张智辉;

    在国内刑法中确认和体现国际刑法规范是缔约国应尽的国际义务,也是有效打击国际犯罪的需要。国际刑法公约中有关国际犯罪的实体法规定、程序和证据规则的规定、刑事合作的规定、预防性措施的规定等,应当成为国内立法体现国际刑法规范的主要内容。在中国,国内立法确认和体现国际刑法公约的主要途径有制定单行刑事法律、修改补充现有法律条款、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等。

    2009年06期 v.31;No.166 119-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6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9 ]
  • 赢多输少还是输多赢少?——WTO争端解决机制申诉方败诉案件解析

    朱榄叶;

    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处理的国际贸易纠纷中申诉方完全败诉的案件占专家组处理案件的10%强,主要原因是申诉方未能完成举证义务,申诉方没有正确提出诉请,被申诉方政府的声明使得专家组不支持诉请。

    2009年06期 v.31;No.166 126-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0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119 ]
  • 论WTO体系下农业补贴的特殊安排及未来展望

    李晓玲;

    与WTO《补贴协定》及GATT1994相比,在总体规范方法、概念、规则结构、救济等方面,《农业协定》采取了一套独特的规制方式,但在WTO农业补贴争端中,《补贴协定》、GATT1994与《农业协定》常被共同适用于农业补贴。此举强化了对农业补贴的规制,但农业补贴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继续享有特殊地位和待遇,最终应由成员谈判确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特殊的农业补贴规则将继续存在,我国在参与WTO农业谈判、诉讼,调整国内农业政策时,应给予充分重视。

    2009年06期 v.31;No.166 13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6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92 ]

评论

  • 论我国土地刑法规范的缺陷及其完善

    叶旺春;

    现行土地刑法规范存在立法目的以保护人类利益为中心,刑事法网不严密,以及个罪犯罪主体设定不合理、入罪门槛过高、司法认定困难等缺陷,不利于土地资源的保护,应予调整、完善。刑法应承认环境权益的独立性,并将其视为与人类利益并重的法益加以保护;还应对现有罪名的犯罪构成作相关修正。建议增设违规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非法征收不动产罪、破坏土地质量罪等3个新罪名,以弥补刑法保护的漏洞。

    2009年06期 v.31;No.166 143-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5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84 ]
  • 侦查机关内设鉴定机构的负面影响与消解

    郭华;

    侦查活动的特殊性使其染指于司法鉴定,侦查机关基于侦查工作之必要内设鉴定机构。侦查机关内设的鉴定机构又因侦查的追诉性质在鉴定活动中难以保持中立性,致使侦查机关的鉴定机构的性质与法律的中立性要求出现一些紧张关系,在诉讼中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司法鉴定制度的改革旨在借助司法行政部门对司法鉴定的统一管理来催生侦查机关的鉴定机构和侦查活动相分离,从而保持侦查机关的鉴定机构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通过制度调整后的外在监督力量与程序的制约机制来缓解这一紧张关系,以促进侦查机关的鉴定机构在诉讼中真正发挥发现事实真相的作用。

    2009年06期 v.31;No.166 150-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6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54 ]
  • 法官应该是司法能动主义者——从李慧娟事件说起

    杨春福;

    李慧娟事件引发了学界不少的争论,引起了人们对于中国法官功能角色定位的思考。在比较法学以及价值层面上,法官应该成为一个能动主义者。为了避免在司法能动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弊端,应该通过"程序主义的司法能动范式"加以制约和保障。

    2009年06期 v.31;No.166 158-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25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70 ]
  • 风险规制与专家理性——评布雷耶的《粉碎邪恶循环:面向有效率的风险规制》

    杨小敏;戚建刚;

    布雷耶在《粉碎邪恶循环:面向有效率的风险规制》一书中分析了美国政府在规制那些不起眼的风险过程中所呈现的风险规制议程确定的随意性、规制缺乏连续性等情形。他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症结可以归因于一个邪恶循环,即公众对风险的认知、国会的反应以及规制过程的不确定。为打破这一邪恶循环,则需要建立一种以目标为导向的,去政治化的、精英式的"超级专家理性"制度。就我国风险规制而言,由于存在着与美国政府相似的问题,而布雷耶法官所提出的"超级专家理性"制度切中了我国风险规制体系的要害,因此,这项制度对于破解我国风险规制所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009年06期 v.31;No.166 168-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1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97 ]
  • 破除债权平等原则的两种立法例之辨析——兼论优先权的性质

    孙新强;

    罗马法为了保护弱势群体和社会公益,以实现公平正义,开排除债权平等原则之先河,创制出了法定担保制度。近代西方各国在继受罗马法这一制度时,因对待物权特定原则的态度不同,形成了以法国法和日本法为代表的、以法定担保为手段的一元模式和以德国法和英美法为代表的、以法定担保加破产法规定为手段的二元模式。我国是一个继受了德国法传统的大陆法国家,在排除债权平等原则的问题上,遵行的是德国法的二元模式;这种模式与法国法模式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范式。故,那种试图将法国法上的一元模式引入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努力注定是徒劳的。

    2009年06期 v.31;No.166 178-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18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5 ] |[阅读次数:146 ]
  • 沈钧儒地方自治思想探析

    郭相宏;

    地方自治思想是沈钧儒宪政思想的重要内容,沈钧儒一贯主张地方分权,认为地方自治是宪政实施的基础。在民国时期,基于反对独裁、反对专制、反对中央集权的立场,他拥护联省自治,提倡地方选举。在抗战期间,他主张实现地方自治是保证抗战胜利的条件,呼吁厉行地方自治。他对于地方权限的范围、中央与地方的均权模式等问题也进行过深入思考。沈钧儒主张地方自治,并不是反对国家统一,更不是要分裂国家。他希望建立一个在统一主权之下,以地方自治为基础的宪政共和国。

    2009年06期 v.31;No.166 188-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4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83 ]
  • 下载本期数据